七彩云南,山川獨特、風光秀美,人文神秘、風情萬種。在云南,民族團結進步是一朵常開常盛、沁人心脾的絢爛之花,26個民族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,融合發展,聚成了一個團結向上的大家庭,“中華民族一家親、同心共筑中國夢”成為新時代全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生動寫照。
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,9月6日,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、云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,云南網、云南發布、“學習強國”云南學習平臺聯合推出的“我們都是一家人 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”新時代民族團結網絡宣傳活動正式啟動?;顒泳x云南16州市的民族團結進步精品案例,通過精美的手繪海報和生動的文字語言,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,云南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奮力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,讓民族團結之花在云嶺大地常開長盛。

站在中寨司莫拉村口的
農耕文化觀景臺上遠眺
只見依山傍水的農耕文化體驗區
一片綠油油
彩色水稻在層層疊疊的梯田上
勾畫出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
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打卡

彩色稻田資料圖
記者沿著火山石鋪筑的石板路
走進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
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寨門
四周綠樹成蔭
獨具佤族特色的房屋錯落有致
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

民俗文化廣場 趙勇 攝 保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供圖
“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”“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”“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”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,激勵著各族群眾感恩奮進,團結進步。

民族文化展示墻趙勇 攝保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供圖
司莫拉,佤語意為“幸福的地方”。在司莫拉民俗文化陳列館里,陳列著具有佤族特色的民族衣帽服飾、生產生活用具,以及司莫拉的歷史發展變化。

民俗文化陳列館 趙勇 攝 保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供圖
“我們建館的目的,就是向游客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增進各民族相互了解、相互尊重、相互包容、相互幫助,并集中展示‘黨的光輝照邊疆’,教育和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?!彬v沖市清水鄉副鄉長、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帶領記者回憶著佤寨的變化。
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司莫拉曾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,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“看寨不是寨,茅草壘成堆;夏恐屋漏雨,冬怕冷風吹”是司莫拉的真實寫照。
2014年以來,司莫拉通過整合民族團結示范村、美麗鄉村、交通、旅游等項目,先后實施了危房改造、通暢工程、亮化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,建設了司莫拉禮堂、民族文化活動廣場、民俗文化陳列館等,中寨從“貧窮小山村”變成國家AAAA級景區。

上圖為司莫拉曾經的村內道路(騰沖市清水鎮供圖);下圖為如今的司莫拉進村道路 趙普凡 攝
記者在陳列館里注意到,5塊展板記錄了中寨從“泥水路”到“硬化路”“籬笆房”到“安居房”“小私塾”到“大校園”的轉變,中寨的基礎設施建設發生翻天覆地的大變化,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斷增強。
在中寨司莫拉有一面展示墻,展示著中寨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的情景,以及“最美庭院”評比公示榜。2021年9月,三家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。
“在治理中,我們組建了中寨美麗村莊建設管理委員會和宣傳隊,通過火塘會、專題宣講、文藝宣傳等方式,與各族群眾一起談變化、談發展、談治理,逐步提高群眾主人翁意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,筑牢民族團結進步的法治基石?!壁w家清說,司莫拉探索了美麗公約、“三園三長”、最美庭院等做法,引導群眾真正意識到“中寨是我家,美麗建設靠大家”。

村民在廣場上休息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
走進佤族村民李發順家的小院
游客正在觀看《情滿司莫拉》紀錄片
品嘗大米粑粑
拉過火盆,放好鐵絲網
李發順夾起準備好的大米粑粑
放在火上烤
印著“?!弊值聂昔?/strong>
冒著熱氣,清香撲鼻

正在烘烤大米粑粑的李發順 劉怡 攝
近年來,司莫拉佤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全村基礎設施提升的同時,傳統耕種模式也在改變。村里不斷調整優化種植結構,發展了茶葉、核桃、萬壽菊等經濟作物,帶領村民增收致富。
與此同時,司莫拉佤族村積極發展鄉村旅游,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,助力村民穩定增收。2020年6月,在黨支部引領下,司莫拉幸福佤鄉旅游專業合作社建了起來,統籌村里鄉村旅游發展。
“合作社實行股份制,每戶村民繳納10元即為社員,每戶出資入股后,年終就能享受分紅?!壁w家清說,司莫拉圍繞“支部+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的發展方式,將土地價值發揮到最大,把零星化、碎片化的種養殖規?;?,讓每戶村民都能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,真正實現了村民“一分土地三分收益”,有效帶動村民收入增長。

游客在司莫拉佤族村拍照留念 林碧鋒 攝
春看油菜花、夏采瓜果蔬
秋觀稻田畫、冬賞云霧雪
眼下
融自然景觀、民族特色
秘境探險、農業休閑科普為一體的
司莫拉佤族風情園畫卷
正在徐徐展開
“我們圍繞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,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把產品變為商品,商品變為禮品,讓我們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?!壁w家清說,鄉村旅游讓村民吃上了“旅游飯”,村民收入逐年增加,人均純收入從2019年的11448元增長到2021年的18860元。

幸福司莫拉 資料圖 楊崢 攝
打起鼓,敲起鑼
阿佤人民再唱新歌
如今
司莫拉正沐浴著鄉村振興的春風
朝著更加幸福的日子大步向前
團結心語
事成于和睦,力生于團結
黨的十八大以來,云南在脫貧攻堅中因地制宜,因族施策,精準幫扶,推動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“千年跨越”,和全省全國實現了同步小康。保山市司莫拉佤族村是其中涌現出來的典范。
民族團結示范村、美麗鄉村、交通、旅游等項目的整合落地為司莫拉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,也在群眾心中點燃了發展的信心和希望;宣講宣傳、建設民俗文化陳列館將人心聚攏,擰成一股繩;“支部+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的發展方式,在統一規劃、規模發展的同時,讓每一戶村民都能實現收益,有效拓展增收渠道。
事成于和睦,力生于團結。接力鄉村振興,百年司莫拉煥發新生機;踏上幸福路,云南各民族手牽手大步走。